第一只瑞士手表是高中畢業(yè)時摯友贈別的PRS516,一晃二十多年過去,已不知所蹤。讀書時閑暇的日子里喜歡在網(wǎng)站上研究腕表,偶爾也光顧中古表店,囊中羞澀的學生,自然是只看不買。那時自媒體尚未興起,很多后來表圈的意見領(lǐng)袖活躍于各大論壇,其中一篇印象深刻,上來便是“在買了許多百達翡麗之后……”(即貓**定制5016),像極了《百年孤獨》的開頭。彼時是微博的天下,私信各位大佬也會耐心回復,還記得請教過朱磊同樣價格買寶璣還是勞力士,等到自己實際購買上述兩個品牌,大概已是十年之后。 年少不更事,在黑水鬼9折的歲月,第一支自購的表選擇了葡七,入手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,在路邊吃碗粉都要忍不住盯著自己的手腕。孰知這支表竟有質(zhì)量問題,幾天后日歷窗口掉出金屬碎屑。已經(jīng)佩戴過的手表,專柜自然是無法更換,無奈之下,經(jīng)不住表商的忽悠,置換了一支格拉蘇蒂的極為冷門的款式(周歷),直到再次出手時打骨折才悔之已晚,不過這位表商后來也成為了朋友,這是后話。 回顧這些年來玩表的經(jīng)歷,有幾次錯過最為遺憾,一是在專柜遇到了新上市的熊貓迪,店員表示可以賣(當時還不流行搭售),猶豫過后竟然沒有買(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,積蓄有限);二是先前那位表商朋友推薦了打折的綠金迪,說這只未來有潛力,竟然嫌重也沒有買;三是之前的老板訂的一只的5712到貨后卻不想要,問公價是否愿意接,當時行情已有起飛跡象,稍一猶豫機會轉(zhuǎn)瞬即逝。 生活在繼續(xù),十余年來,玩遍了除了RM(自是財力不逮)之外幾乎所有主流品牌,對于各家的二級市場行情也算了然,卻從未買過一只沛納海,畢竟曾在論壇“親歷”綠玻璃和沛納海的先后崩盤,自然也了解一些意見領(lǐng)袖對于沛的觀點。然而,去年以來錯綜復雜的宏觀形勢,在既要適當控制預算,又要有一定樂趣的想法下,沉寂了數(shù)年的沛納海又重新進入視線。 坦白來說,相比某些歷史斷檔、強行續(xù)命的品牌而言,92年開始面向民用市場的沛納海還算是個有歷史延續(xù)的牌子,之前的軍用歲月更有著十足的賣點,真正令人詬病的主要是2010年之后的一些營銷,但也正是這些失誤,熱度大不如前,品牌近幾年漲價還算克制,入手難度不高。 至于為何最后選了這只1349,最吸引人的還是其獨特的加州面與漸變綠相結(jié)合的表盤。以有限的了解,沛納海加州面表盤設計與產(chǎn)品并不多,三位數(shù)時代大致有349、931、629、249、424、740等,兩只手數(shù)得過來,且多數(shù)為47mm,甚至亞克力材質(zhì),極致復古。不過個人卻更喜歡藍寶石,日常通勤耐用些,這枚應該算是首次應用在45mm上,5000機芯也算經(jīng)典耐用,無logo設計深得我心。與一位資深沛玩家交流,對方認為漸變綠表盤和做舊表盤的組合雖然很特別,卻是敗筆,手表應該是歷經(jīng)歲月變舊更為難得,做舊則顯得格調(diào)不高;而黑色表盤則比起漸變綠色更加雋永,個人覺得確實有道理,若不是16.5cm的手腕hold不住47mm,或許424是更好的選擇,不過買都買了,這也許是新手配玩家又一次的經(jīng)驗教訓吧。
更換了駱駝皮表帶,沙漠之舟搭配深海潛將
5000機芯簡單耐用,打磨粗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