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腕表之家 鐘表技術(shù)]隨著電子設(shè)備發(fā)展、特別是無線充電場景越來越普遍的當(dāng)今社會,機械表受到磁場干擾的風(fēng)險與日俱增。對此廠商們的應(yīng)對策略除了加入“軟鐵”,更有從機芯層面入手——即更換非磁性游絲。而硅,正是眾多非磁性材質(zhì)中,最適合制造游絲的材質(zhì)。得益于表面的氧化層,使其不易受到溫度影響,日常生活中各種溫度條件均能維持穩(wěn)定性。
硅游絲并非近年新事物,最早見于一份2002年的專利文件,由雅典表、斯沃琪集團、勞力士(含帝舵)與百達翡麗共同發(fā)起,專利保護期長達二十年。不過該專利已于2022年11月25日到期,意味著目前所有品牌,均可自行研發(fā)和使用硅游絲。
2024年,IWC萬國表推出的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表,就在所搭載的82836型機芯中使用了硅游絲。盡管品牌沒有特意宣傳這一新變化,但此舉無論對于IWC萬國表,乃至歷峰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機芯戰(zhàn)略布局,都有深遠(yuǎn)意義。
事實上,82836型機芯并非歷峰集團旗下品牌首次使用硅游絲。之所以說意義深遠(yuǎn),原因在于這是集團第一款“名正言順”配備硅游絲的機芯。早在2017年,名士表推出的克里頓系列MANUAL 1830腕表,就已率先搭載含硅游絲的BM12-1975M手動機芯、緊接著2018年又推出了搭載BM12-1975A自動機芯的CLIFTON BAUMATIC腕表。
然而受制于專利糾紛,BM12-1975A機芯很快便被“升級”型號BM13-1975A取代。后者回歸傳統(tǒng)金屬游絲(擒縱結(jié)構(gòu)依然為硅質(zhì))。與此同時,BM13-1975A機芯還采用具有可變慣性的新型擺輪,并改進了單發(fā)條盒尺寸及使用新的潤滑油,按照品牌說法將保養(yǎng)周期提升至7年以上。雖然移除了硅游絲,但BM13-1975A機芯通過環(huán)繞鉻芯環(huán),仍可以實現(xiàn)2500高斯(官方參數(shù))的防磁性能。
隨著IWC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表與82836型機芯的亮相,向外界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:未來同集團名士表重啟硅游絲機芯,及更多廠商加入硅游絲陣營,都將成為可能。近期,國產(chǎn)品牌海鷗表已搶先布局,推出了首款自研硅游絲機芯陀飛輪腕表。相信不久的將來,地位快速上升的硅游絲或與長動儲一樣,成為現(xiàn)代機芯的標(biāo)配。(圖/文 腕表之家 蕭峰)